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首页

“珞珈政治学论坛”2023年第2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20 00:13:19来源: 浏览次数:

6月14日晚七点,“珞珈政治学论坛”2023年第2期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贺东航教授在学院106会议室作题为“现代国家成长的中国路径”的学术讲座。本次论坛由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主持,参加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张敏和本院的张平、陈刚、朱海英、朱成燕、田可等老师,以及来自校内各院的40余名本、硕、博同学。

讲座开始之前,刘伟教授对贺东航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其学术履历进行了介绍。他说,贺教授提出的“高位推动”“政治势能”等概念已经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界广为流传,这表明贺教授的相关研究在学界受到了认可。贺教授是历史学博士出身,历史学的学术积淀为他关注主流政治学问题提供了独到的学科视野与方法论基础。今晚的论坛主题正是他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讲座中,贺东航教授从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分析论证以及总结与展望三个部分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首先,贺教授与现代国家构建的既有研究进行了理论对话,阐述了他的研究思路。他指出,现代国家构建是一个不断寻求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合理化的持续性历史进程,这种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单个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诸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上。就现代国家的成长路径而言,中国和英法等欧洲国家相比较,既有差异性、特殊性,也存在增进国民政治认同、维护国家主权等现代国家构建的相通之处。贺教授强调,在阐释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时,我们虽然可以直接援借西方相当多的理论资源,但是基于西方历史经验产生的现代国家构建理论容易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的历史情境,借助中国经验进行理论表达,构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逻辑起点上,贺教授提出了“复线性”概念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进行分析,指出复线性是现代中国成长路径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复线性”是相对于线性观而言的,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多重线索与多种力量,认为历史的发展可能出现逆转,关键在于还原特定历史时空的国内外背景。在复线性史观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是制度构建与制度消解的双重过程,现代国家的多重构建在中国场域下呈现出并起状态而非线性式崛起,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具备共时性特征,并表现为波动性、周期性、叠加性等量子特性。在研究方法方面,贺教授运用了历史政治学的分析方法。“历史转向”的政治学学者有能力观察政治行为的底色性因素,帮助我们建立现代国家的“时间”认识模式和“空间”认识模式,从而让历史学与政治学找到了“共同成长”的空间。在研究视角上,贺教授选择了政治学研究的中观层次——地方国家研究视角,将地方史研究纳入研究的范畴,并基于对福建晋江的百年历史提炼来反映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缘起、过程、成就与挑战。在分析框架上,贺教授运用“一个本质、两组关系、四重要素”的框架,归纳中国国家建构的本土特征,其中一个本质就是“党导国”特质;两组关系就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四重要素就是国家能力要素、国家的组织要素、国家的价值要素以及国家的社会要素。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贺教授运用他提出的分析框架,对民国时期、新中国前三十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程进行探析。民国时期国家构建取得的成果包括现代国家观念的兴起;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扩张与区级政权的建立;地方政府的科层化;教育、通讯、交通近代化建设等。但是,这一时期国家的组织要素建设、汲取能力建设、价值要素建设以及社会要素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例如因为中间层出现了“赢利型经纪”,使得国家汲取能力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并非正相关的关系。在1949年至1978年的国家构建时期,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渗透与控制,承担着现代化的灌输和社会控制,把新的理念引入到政治生活之中,推动现代性国家制度的建设。然而,由于国家能力建设、组织要素建设、价值要素建设以及社会要素建设等方面的张力,例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价值与中国社会的张力,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现代国家构建尽管推进了一大步,但是依旧存在改革之处。1978年以后的中国国家构建为第三个时期,可以被认为是近代以来最为全面和深刻的国家构建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官僚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国家合法性建设也得以重建,国家与社会关系趋向良性互动。

进入到讲座的第三部分后,贺教授对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他认为,按照国家与政党、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链”中各环节“势能强弱”排序,经过百年的国家构建历程,在中国场域下,“政党势能”大于“国家势能”、“国家势能”大于“市场势能”、“市场势能”大于“社会势能”,其间的张力成为当前中国国家构建的情势与挑战。他指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复线性而非线性式的发展特征,使得我们在变化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中需要依靠有一个中心的核心能动者——“领导力系”的扩张与深化,以构筑强大的政治势能。这种政治势能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支撑力和驱动力,也构成现代国家生长的“中国路径”。基于上述逻辑,“高位推动”——“政治势能”——“领导力系”构成了“党导国”的制度运行机制,成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最本质特征。贺教授也指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其中内含丰富的研究议题,是一座“学术富矿”,对于现代国家构建这一复杂多元的问题域有待大家进一步挖掘。

进入现场提问互动环节,贺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于中西方社会对市场经济的态度差异问题,贺教授从中国国家的发展历史出发,运用福建某企业的案例揭示了其中的运作逻辑,主张基于现实的实践经验而不是追求普适性的理论。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中国国家建构的合法性问题,贺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也是理论多元的,我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不仅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透彻,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弥合理论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张力。对于复线性是中国独有还是后发国家的普遍性特征问题,贺教授认为由于中国复杂的历史发展、人口地理情况等因素,复线性对于解释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是最契合的,其他后发国家相对来说无法与中国的情况相提并论。针对其他老师同学的问题,贺教授也一一予以回应,现场的交流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刘伟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对今天来了很多本硕博同学感到欣慰,他说,同学们这么关注贺教授的讲座,既说明了政治学主流议题的吸引力,也说明了珞珈政治学论坛起到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能够为知名学者与青年学生搭建沟通对话的渠道,这也是学院长期坚持举办珞珈政治学论坛的初衷所在。就此次贺教授的讲座内容,他谈了两方面的感受,一方面是贺教授并非抛弃既有理论,而是注重进行理论对话,尊重既有的学术积累,并作进一步的理论修正和构建;另一方面是贺教授运用他的史学功底,基于对历史和经验材料的挖掘,从而为传统议题注入了新的学术生命力。针对研究议题的挖掘问题,他指出,类似贺教授研究的现代国家构建等政治学主流议题,虽然是曾经的学术热点,但实际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我们需要保持对这类议题的重视,关键是如何把研究做扎实,做出新意,经得住历史和现实的考验。

(通讯员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吴兵兵)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大学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地址:武汉大学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Baidu
sogou